深度分析:好好愛發脾氣的孩子!
好好愛發脾氣的孩子!這句話送給孩子,也送給自己,開玩笑的時候,我媽媽說我是她的崽崽,兒子每次都要很認真的說,“(爸爸)是我的崽崽”。他說的還真沒錯,因為我們都是孩子,
常會發脾氣,需要彼此的愛!
我想,每一位父母,在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一定被自己的脾氣折磨過,甚至影響到如今的自己,還是會在一些時刻歇斯底里地發泄了出來,原來,歲月讓人變老,但小時候形成的一些秉性脾氣,還在。
今天的文章,能夠幫助我們認識憤怒的本源,克制自己的憤怒,正確處理憤怒,以及怎麼去對待發脾氣的孩子。文章很長,但是建議您收藏,仔細研讀,會對您的成長及育兒有幫助!
你會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孩子總是比你的脾氣還大?
你會明白,為什麼你的孩子越來越不像小時候的乖乖了?
你會明白,為什麼你的孩子會朝著你預想的相反方向跑去?
氣憤的父親或母親可能不給孩子關愛和滋養,臉埋在報紙裡或電視前面冷冷地說話,或是打著官腔並且不正眼看孩子;這麼做其實很危險。如此,就等同對孩子說,他沒人愛。
憤怒像是會傳染的疾病,我們都是這種疾病的帶原者。
我們在各種場合得到致命的憤怒病毒,再帶進家交互傳染。太多的孩子住在充滿緊張、審判、悲觀和排斥等混合一起的家庭氛圍。
你給孩子最大的兩個禮物就是:無條件的愛和教導他們用更成熟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憤怒。
當孩子耍賴的唉叫持續傳進耳朵,真是很惹人厭!但你最好克制發脾氣的沖動,以免脫口而出:“馬上閉嘴,
否則我揍你!”因為如果你真這樣說,這場戰役你就輸了。
當你對孩子發怒,你就提供他們更多的火藥來對抗你;孩子也明白他們真的把你打倒了。之後,一旦孩子想要伸手壓下啟動你情緒的開關,他就知道耍賴唉叫是操縱你最有效的策略。你愈顯得氣憤,你就會聽到更多孩子的唉叫聲。
對這種行為最好的回應是“不要理他就好了”,但知易行難。不過,父母若照著去行,對大多數孩子確實有效。如果你不回應,孩子就不能操控你的行為。如果你確定你仍舊冷靜,就用真正好玩的事物分散他的注意力。
這是我最喜歡用的方法:依照孩子的年齡,把能吸引他的有趣事物擺在他面前。
有些孩子很固執,若是你用盡耐心和方法還不能讓他停止,你就讓他一個人待在安全的地方,並事先告訴他,一旦他找回正常的聲音,好好說話,你會很高興和他討論他想要的。你的冷靜是關鍵,因為孩子會知道你堅定地握有控制權,也不會被發脾氣的尖叫所操縱。
保持冷靜需要極大的自律。不然,就是孩子被你硬逼著壓下怒氣,表面上你勝了,其實敗得更慘——反而讓孩子發展出反權威和被動攻擊型的行為和心態。
所謂被動攻擊型行為,是一種因憤怒而起的非立即性反應。這種行為故意全盤違背別人的預期,就是說,他所做的與他應該做的事恰好相反。你希望他學業有成,人生成功,他偏偏輟學早戀、和明顯不合適的對象結婚、離婚、不肯生育……這種行為的主要目的,是想擊敗父母或其他權威角色。
憤怒從何而來?
今天許多或是說大多數家庭,並不真的瞭解如何處理孩子的憤怒。而憤怒如果處理不當,只會導致災難的發生。你能給孩子最大的兩個禮物就是:無條件的愛和教導他們用更成熟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憤怒。
我想身為父母的你,會注意把有害、有毒的東西小心藏在安全的地方,也一直很注意孩子身處的環境,或許連小孩應該看什麼電視節目、玩哪種計算機遊戲,你都會規定。但是,你知道最大的危險、最可怕的毒藥,就是住在你孩子心裡的那股泛濫、沒有約束的憤怒嗎?
對你孩子健康快樂過一生最大、最普遍的威脅,就是存在著隱藏而處理不當的憤怒,這將使他們的心思、靈、魂、和體力受創。隨著小孩長大成人,他們也把憤怒帶進由學校、社會、工作場所、婚姻、教會和家庭所形成如同壓力鍋的世界裡,然後自己繼續在裡面受到各樣錯綜復雜的傷害。成年人生活中的每個問題,差不多都可以追溯到這個普遍的源頭。
研究表明,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是,孩子心中憤怒的最大來源,竟是他們根深蒂固地以為自己沒有人愛。我相信大多數的父母親都真的愛自己的兒女。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在於父母有沒有能力把真誠之愛傳送到孩子的心裡。事實顯示,這個訊息並沒傳到。
童年是建造的時刻,一磚一瓦地從穩固的地基往上蓋。我們是建築工人,神是建築師。一步一步、經年累月地,神建造許多舒適優雅的房間,直到孩子成年,神自己就要搬進去住下。
我們得體認到,只有一次建造的機會。錯置的磚塊和粗糙的結構,會導致長期性的損壞;反之,我們可以在孩子身上,建立如磐石般強大堅固的自我統合。我們可以引導他們成為神的殿,足以抵擋成人世界的風風雨雨。
假如你的孩子注視著鏡中的自己,然後得到的結論是,他們自己覺得做人沒什麼價值,那該怎麼辦呢?他們感覺自己的言語舉動從來都不重要,他們沒有人愛,也沒有動機去創造充滿愛的生活。
一旦這樣的自我觀感在他們心裡生根,問題就會變得很棘手,一旦孩子無法發展自己成為他們內心期待的樣式,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一旦他們覺得生命只不過像兒童樂園哈哈鏡裡所看到的映射:不是嘲笑、被扭曲,就是記恨;那麼,他們的內心就會充滿怒氣。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我們這世代有這樣深的叛逆。這一代的孩子不僅需要愛,也需要進一步懂得如何因應憤怒激動的情緒。容我再重復一次:我們廣泛的反抗權威是起源於憤怒。憤怒的原由,是因為得不到充分的愛。
孩子發怒後父母要做的三件事
你當然不會故意為孩子製造可怕的挑戰,只是很多父母不會把自已為得著愛而掙紮的歷程與孩子正在經歷的事情做一番聯想。父母自己曾渴望那份無條件的愛,最後卻演變成不讓依賴他們的孩子得到那樣的愛。
有限度或有條件的愛,會讓你自己及孩子的生活變得不輕松。有條件的愛不會奏效,因此你會一直對孩子的行為感到頭痛,而不知道要怎麼指導他們。帶著條件的愛,意思是要求孩子做出他們做不到的事。誰能因做得盡善盡美而得到愛呢?
但是無條件的愛卻能讓你和孩子的生活變得很豐富。你可以不設限、自由地去愛——像神愛人一樣,“不特別為了什麼原因”。
你的管教就會滿有力量和自信,你也會帶著恩慈和智慧去因應孩子的需要。無條件愛所賦予的自由,能培育孩子產生強烈的自我意識,並且釋放他們成為發展成功的小孩和大人。
你的孩子不但從你的言教,也從你的身教學習;不只學習你所做的,也學習你所克制不做的。他們因為本身的不完美,而學習到你的忍耐;他們可以學習到,你為了付出時間和注意力所做的犧牲,還有你的受苦——就是在很為難的時候,仍努力與他們保持目光的接觸而不發怒。他們看得到你用來平靜大風大浪的力量,而他們也會相信,遲早能在自己裡面找到同樣的力量。
許多父母其實是在告訴孩子:“照我們說的去做,而不要看我們所做的。我們是父母,我們可以依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行。”為人父母者都應瞭解,這樣的教導是無效的;可是,他們往往看不到擺在眼前的事實。
我們希望教導兒女說出他們心中的話,誠實地自我表白,並活出正直的人生。當你忍受孩子的怒氣到快發狂時,要記得這場小小的風暴終將過去;當孩子的怒氣耗盡,你也預備好隨後的溝通和教導。不只你的孩子要經歷成長中憤怒的表達方式,你也一樣要在自我節制的過程中成長。
當然,我們不應該認同有些孩子,根本沒什麼令他們忿忿不平的事,卻說得氣憤填膺。他們或許是利用這樣的行為操縱父母,這是你一定要辨認和予以糾正的。但需要應用同樣的規則,不要動怒。
你的怒氣不會傳送正確的訊息,也不會對情況有幫助。你需要冷靜、心平氣和,但也要堅守原則。當孩子在父母面前發怒,他們就成了被訓練的對象。
有一件事很重要:必須等到你和孩子都冷靜下來,並且重建你們之間的好感之後,再開始訓練他們。但也要避免間隔太久;這點也很重要,不然就會失去機會教育的功效。
時機是關鍵點,你們的情緒一旦穩定了,就一起坐下來,然後實行以下三件事——
第一、你希望孩子知道你並不是要責罵他
特別是讓那些對權威很敏感的孩子明白;他可能因自己所做的事產生罪惡感。讓你的孩子明白,你接納他是獨立的個體,也一直想要知道他的感受,就如:快樂、傷心或憤怒。告訴孩子:當你生氣的時候,我要知道你的感受。
第二、你稱贊他做的正確的事。
我告訴戴維:“你真的讓我知道你在生氣,那樣很好。你沒有把氣出在你弟弟或小狗身上,你沒有摔東西或捶墻壁,而是告訴我,你很生氣。”你要尋找各種機會給予贊美,尋找各樣值得作為鼓勵的事。
第三、最後幫你的孩子再前進。
這需要以請求的方式,而不是用禁止的方式進行。與其說:“絕不可再對我惡言相向!”不如說:“兒子,從現在開始,我希望你不會對我惡言相向,好嗎?”在你通過夠多這樣的歷練之後,你的孩子逐漸不需你的提醒而會自己思考。
訓練孩子以成熟的方式掌控怒氣,再加上你的好榜樣,將有助於他們在不久的將來能自我訓練。假設現在你女兒回到家中並生著悶氣,你就可以和她談一談,她正經驗到的受傷、痛苦、失望、憤怒、灰心、憎恨或其它感受。幫助她口述自己的感覺很重要,如此,她就不會需要用行動來表示。在你幫她養成口頭表達的習慣之後,下一步就是要從不愉快的訴苦進步到能心平氣和的敘述。
一旦她能用不具傷害力的口述方式解決她的怒氣,你就已然達到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樣的表達方式,能一生一世加惠於她以及她周遭的人。
這段過程的核心是無條件的愛,就是你希望孩子從你身上得到的。讓孩子見到你在他們最軟弱、最糟糕的景況中,卻能堅忍度過風暴,以恩慈的心接受難堪的話,並且不放棄對他們的愛與支持。如此,他們就能看到、聽到,也感受到何謂無條件的愛。你的兒女會因此很肯定自己確實被關愛,而且從愛中找到內在的力量,在一生的旅途上繼續往前走,最終成為合神心意的人。
最壞的結果:被動攻擊型人格
一個孩子是如何演變成被動攻擊型人格的? 答案是:若是沒有經過訓練,學會以成熟的方式管理怒氣,任何一個孩子都會發展被動攻擊型憤怒的反應。但是,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怒氣傾倒在孩子身上,就絕對會促成孩子發展出這種不良行為。
孩子心中有兩種深度的恐懼:
1、感情需求得不著滿足,仿佛一個空空如也的情感儲存箱。
2、父母親的怒氣。孩子沒任何防衛裝備得以對抗這兩種問題。
當我們對孩子發火,怒氣就深深地栽植在他們心裡的軟土中;這樣所播下的種子,最終會使他們借著行為,將所結的苦毒果實散出來。
他們會採取各種行動,就是:顛覆父母、老師、雇主、員警、配偶,或任何掌權的人,卻不清楚自己的目的何在。
要記得,權威人物不只是那些我們需要遵行其指示的人,也包含一些我們要為其盡心盡力的人,比如配偶。
這點非常值得留意,我們有時會發現,另一半就是不給我們所需要的,我們明明告訴對方,我們需要這個。
我們嘗試用各種策略來糾正被動攻擊型行為,但卻不管用。事實上,父母愈努力矯正,孩子就愈狠心使他們失望。由於這樣的行為很不合邏輯,也不理性,父母幾乎總是戰敗的一方。這種情況讓被動攻擊型孩子很有成就感,他會進一步努力造成父母更大的挫敗,而孩子最常利用的戰場就是學習成績和價值觀。
他們專注在反擊父母、老師,或其他權威角色,可是到後來,他們才是這些行動最大的受害者。美國每年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大學新生被退學,但是這人當中的絕大部分確實有能力得到不錯的成績。會不會是他們其中有些人,只為了表現對某人的憤怒,而不自覺地這麼做?
有些獨特的案例還發展成更嚴重的被動攻擊型行為,例如吸毒、酗酒、疾病、貧困或甚至自殺——最極端的被動攻擊型行為。一旦那股怒氣被掩埋,它並不會如有機物一樣自動分解,反而會像有毒的廢物,在內心的土壤中擴散;最後,以一種新的型態出現,就是反權威的性格,進而埋下被動攻擊型行為的種子。
長年累月嚴重的壓抑憤怒,將使得一個人叛逆的態度存留到成年期,結果就形成具有危險性的被動攻擊型人格 。也就是說,過分壓抑的憤怒經過千錘百煉之後,會以讓人幾乎無法招架的方式隨時準備發作。
當你面對一個滿腔怒火的孩子,你有兩項義務:
一、要接納他的怒氣,縱使這怒氣很令人厭惡。
二、雖然你想要豁出去,但要忍耐。
尤其當你想到你的目標,就是幫助孩子不斷學習用更成熟的態度掌控怒氣。無論好壞,你都會成為孩子的榜樣。
要面對孩子的怒氣,並且正面處理,不容憤怒潛伏在一個成長變化中的年輕人裡面,等著以被動攻擊型行為表現出來。最後,你會見到你的孩子從正常的被動攻擊型階段走出來。
另外,我們當然也不能用自己也失控發怒的行為來教導孩子。目前被父母怒氣掌控的部分,將來會演變成一種無法無天的行為模式。孩子可以表達憤怒,但不準有攻擊的行動。
在孩子發泄怒氣時,命令他們閉嘴就等於把他們推往我們所不願意見到的行為反應上去。我們需要攔住自己,免得沖他們大喊:“閉嘴! ”或是:“我不想聽這件事!”雖然我們不想聽,但是孩子需要我們這麼做,這就是舍己。我們唯一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導孩子:透過言語、心平氣和釋放出怒氣。
父母需要對付自己的怒氣
在孩子周遭的人事物中,你最有影響力;而在你的影響力當中,怒氣是最具關鍵性的。怒氣的掌控若不合宜,最容易惹孩子的氣,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自我認同、社交能力、對事物認知的能力、壓力管理的能力,以及影響他們是否能在社會上發揮全部能力。
如果到了青春期的尾聲,這些行為都還未被糾正,那麼這樣的態度就會根深蒂固地成為他們基本性格中的一部分。之後,又輪到他們的小孩被這樣的態度影響。
父母要正確管理怒氣。
第一步是願意為怒氣負責。
這一步很困難,因為要怪罪其他人比較容易。我們會說:“我就是沒辦法。假如我的上司不那樣對我,我就不會那麼氣憤。如果我的孩子沒有一次比一次離譜,我就不會發火。我的配偶若沒有對我說那些話,我就不會生氣。”
我們告訴孩子說:“我不喜歡用這樣的方式對你大喊,嚇著你。可是我沒辦法——因為你不聽話。”我們怪孩子讓我們發怒。我們用氣憤當藉口,來合理化我們的行為,好像怒氣是個完全無法掌控的變量一樣。
唯有你需要對自己的怒氣負責!怪罪別人就相當於給他們鑰匙直通你內心,因為你賦予他們權力來擾亂你。別人要為他們自己的行為舉止承擔後果,但只有你要對你自己的反應負責。
當你領悟到:生氣的感覺其實很正常,但也可以選擇不做出任何反應。
你就會感到重擔從雙肩滑落。怪罪孩子讓你生氣,實在是不可原諒的事,同時也很危險;因為你會把其它不相關的問題扯進來。
你今天變得易怒,是因為在外面遇到一些事情,根本不知情的孩子,剛好做了一些讓你討厭的事,於是你就順勢把怒氣出在他身上。這樣的怒氣不是發在應受的當事人身上,反而使無辜的人受傷。
嘮叨是一種詭秘狡猾的憤怒表現。
它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傾倒怒氣在孩子身上。如果不多加留意,我們的嘮叨會在孩子內心不斷製造一股挫折的暗流,最終逼出孩子反權威的心態。
有時候,我們不給孩子甜點或不讓他到公園玩,以此當作合理的管教手段。每一位家長都有必要在某個時間點阻止某件事,但如果我們處於不斷制止的模式中,我們要仔細察驗我們本身的情緒。我們是在氣憤的心情中藉此處罰孩子呢?還是我們受挫到一個程度,以此當作懲罰來傷害孩子?很多父母不明白,他們本身的憤怒就像鐳射光集中在孩子身上;他們也不知道,孩子其實非常清楚這一點。
氣憤的父親或母親可能不給孩子關愛和滋養,臉埋在報紙裡或電視前面冷冷地說話,或是打著官腔並且不正眼看孩子;這麼做其實很危險。如此,就等同對孩子說,他沒人愛;也恰似為孩子上了一堂帶著不祥之兆的課程。因為他們從父母身上學到不付出關愛、不順從、不合作、不和顏悅色,或其它可能會讓父母受傷的態度。
我們許多人在處理怒氣方面沒有進步,原因是我們拒絕面對令自己不舒服的情形。我推薦你在筆記本上記錄你處理怒氣的進步過程,你會蠻驚訝,自己竟然可以從這項習慣中獲得諸多力量來控制局面。
你可以參考下面三項做法,慢慢調整其比重,以便形成掌控怒氣的最佳方式:
1、以言語的方式表達怒氣
2、以心平氣和的方式表達
3、以引發你生氣的人為直接的目標,不要遷怒別人
如果可以的話,你要期盼與那人和好,彼此之間能有更多的諒解。可以找一個朋友、配偶或是輔導人員,與他們分享你的感覺,但不是對他們發泄。
真正的親密關系是從衝突獲得解決而來的
如果你能駐留在一個由五個字組成的避難所裡,那麼你就可以控制整個情況。這五個字是——溫和而堅定。
記住,孩子對你的情緒,不管是憤怒或厭煩,他們其實都很清楚,也很害怕你會把他們當成出氣筒;他們能感受到你正在氣頭上。但你若還能保持和顏悅色,他們就會松一大口氣,而在心裡充滿感激。
但你也是人,某些時候你沒辦法有最好的表現,可能就快把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了。在那一刻,你該怎麼辦? 我個人採用的是“與自我對話”的方法。
有時候我還會對自己說:“冷靜!”這樣通常都會有效。我也可能自言自語:“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變成被動攻擊型人格,或者發展成不負責任的成人,你最好節制自己的行為。”
我也充分利用所謂的“逃生出口”,我個人是利用洗手間。萬一“與自我對話”的方法無法讓我冷靜,而我又意識到一場充滿火藥味的衝突即將爆發,那時我會說: “我必須去一趟洗手間,等一下回來。”那裡剛好適合我去洗凈我的情緒。
在獨自安靜的時刻,我發現一些可供採用來解除當時危機的步驟。例如,我可以回想過去這個孩子某一次令人發笑的小插曲;這些正向的想法使我冷靜下來,也加強我對那個孩子愉悅的感覺。
甚至在最壞的情況,就是你失控而說出或做了令你後悔的話或事情,都還是有機會從負面的情況中扭轉,產生正向的事物。你可以從要求孩子的原諒著手。孩子藉此便學到了謙卑和寬恕,那會是個極超凡的時刻——他們不只學會原諒你,也有能力原諒他們自己。你接受寬恕的榜樣,對你的子女非常有教導的意味。我們在生活中看到一些可憐的人,沒有能力寬恕別人或是自己。
“真正的親密關系是從衝突獲得解決而來的”。我一直都衷心地相信這句話。在婚姻關系中,當夫妻一起用正確的方式解決一個問題後,他們之間的距離就比先前更近。在親子關系方面也是如此。當彼此間發生不愉快的事,讓你對孩子或自己的感覺很不好,請記得:你的確有機會讓親子之間更親密。
來源:http://tw.anyelse.com/article/35751.html
- May 10 Tue 2016 16:08
【文章】深度分析:好好愛發脾氣的孩子!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