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國媽媽小秘密:6歲前一定要給孩子建立的七個習慣,影響一生!


35歲的美國媽媽朵拉有兩個孩子,男孩12歲,女孩6歲,兩個孩子的自製能力非常強,性格活潑、有好人緣,這得益於朵拉平時對規矩的應用。 她教育孩子的兩個事例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看電視後一個小時必須停止

兒童看電視導致近視是不少家庭遇到的難題,過多看電視不僅會阻礙了孩子的室外活動,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成長。

朵拉給兩個孩子的規定是,每天看電視一個小時必須停止,最多提前10分鐘作個提醒,否則接下來三天都不能看電視。

經歷了兩次的懲罰後,兩個孩子意識到媽媽說到做到,拖拉10分鐘導致三天不能看電視,代價太大,這道理孩子們都懂。



睡覺前必須收拾好玩具

別看收拾玩具是小事,這可影響孩子整理習慣的養成。 小玩具懶於整理,自己的小床、衣物、桌子甚至書包都會遭受同樣待遇,那麼孩子日後也可能會是個邋遢的性子。

朵拉給兩個孩子的規矩是,每天睡覺前要自覺將玩耍或四處丟棄的玩具收拾好,否則不好意思,沒被收拾的玩具會被朵拉捐到慈善機構,朵拉的理由是「既然你不愛惜玩具,那麼就讓愛惜它們的小朋友擁有!」這個方法也很有效。


一個建立了規則的孩子,並不僅僅是“乖”,“聽話”和“好調教”,更重要的是,遵守規則的生活保證孩子在秩序中成長,讓孩子們判斷是非善惡,還能養成好習慣。



時常見到一些“不規矩”的孩子,比如別的孩子在盪鞦韆,他一把推倒別人就坐了上去;在別人家裡作客,鞋子沒脫掉就跑到別人的床上蹦跳;翻箱倒櫃窺看別人的隱私卻不以為然……沒規矩的孩子會讓別人心生厭煩,即使多麼聰明也彌補不了人格的缺陷,這類孩子注定會被排斥在社交圈外。



提醒各位爸媽,2歲前不建議給孩子建立規矩,因為2歲以前,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時期,這一階段,孩子需要父母全身心的愛,無條件地接受他、愛護他,如果2歲前就給孩子建立條條框框的規矩,寶寶不理解,反而會誤以為大人不愛自己。 規矩的建立,在寶寶到了2,3歲後更為合適。



6歲前的孩子正處於是非 ​​判斷建立的關鍵期,如果沒有大人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未來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有負面的影響。



朵拉後來成為資深的育兒學者,她認為,2~6歲一定要給孩子建立的7個規矩和習慣,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太晚就遲了:


1、不可拿別人的東西

6歲前的寶寶沒有“你的”、“我的”區別,他們見到喜歡的就會拿,父母這階段的提醒尤為重要,如果演變為“偷拿”,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的影響。



【例子】
2歲半的嘟嘟見到毛毛有芭比玩具,一把搶過毛毛的玩具歸為己有,導致毛毛大哭,嘟嘟媽告訴嘟嘟:“芭比是毛毛的,不是你的,你現在要把芭比歸還給毛毛,如果想玩要先徵求毛毛的意見,看毛毛是否願意借給你玩,強搶是不對的。”經過多次的提醒和改正,寶寶逐漸有了“我的”、“你的”概念。



2、東西用完要歸位

這是讓寶寶養成隨時整理的良好習慣,很多孩子亂扔玩具不收拾,這非常不好。 習慣將東西歸位,不僅提高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通過物品的擺設也能提高創造力。 孩子從小養成歸位的習慣,生活也會更加整潔。



【例子】
2歲的囡囡喜歡丟東西,無論是玩具還是衣物,都喜歡撒的滿地。 囡囡媽每次都有意識地讓跟囡囡一起收拾,掃把、抹布、凳子等東西也讓讓囡囡用完後放回原地,歸位成為囡囡最習以為常的事情。



3、懂得先到先得

常見到公共場所少數人插隊的行為,往往引起公憤和旁人的譴責,這種損害別人利益的不道德行為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從小要讓孩子知道,公共物品、公共設施都要遵循“先到先得,後來者等待”的原則。


【例子】
3歲的蕾蕾看見麥當勞的公共滑梯有不少小朋友,她二話不說衝到裡面,很多小朋友都在排隊,一個接一個地往下溜,結果她衝上前,將前面的一個小哥哥撥到一旁,自己一屁股坐下就往下滑,小哥哥非常生氣,跟在蕾蕾後面用手拍打蕾蕾,但蕾蕾卻完全意識不到小哥哥為何打她。 這就是教育的缺失。



4、不能打攪到別人

圖書館里大聲喧嘩追逐、課堂上逗弄前面的同學,泳池裡將水灑向陌生人群,這類行為就是孩子規則未建立的表現。 有這類無禮行為的孩子更容易招引矛盾、容易跟人發生摩擦,也往往更容易討人嫌。



【例子】
兩個小女孩在沙發上看連環畫,5歲的冬冬湊到兩人旁邊大叫一聲,嚇得兩個小女孩大哭,調皮的冬冬卻哈哈大笑。 從此兩個小女孩給冬冬貼上了“小惡魔”的標籤,也經常故意不跟冬冬玩。



5、不要有粗俗的行為

粗野粗俗的行為等同於頑劣,無論是大人還是老師都不喜歡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往往容易成為被孤立的對象。



【例子】
濛濛想玩娜娜的玩具,但娜娜不給,濛濛生氣了,一手拍在娜娜臉上,還尖聲大叫說:“你不給我,我讓我爸爸拿槍打死你!”連旁邊的老師都大吃一驚,後來凡是跟小同學鬧矛盾,濛濛都用“爸爸拿槍”威脅別人,儼然一個小惡霸,也沒多少小朋友願意跟濛濛玩。



6、做錯事要道歉

做錯事道歉,不僅能反映一個人的教養,給自己獲得原諒的機會,也是人機交往的一個手段,還是反映孩子敢於承擔自己犯下錯誤的勇氣,也會進一步規範著孩子的行為。



【例子】
豆豆喜歡往窗外丟垃圾,經常被媽媽批評。 某天李大爺剛好站在陽台,一根香蕉皮不偏不倚地剛好落在了李大爺的頭上。 在媽媽的陪同下,豆豆到李大爺家道歉,得到李大爺的原諒後,豆豆更加懺愧于自己的行為,往窗外丟垃圾的毛病也消失了。



7、不能傷害自己

孩子由於年幼無知,很容易無意間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比如可能會因為好奇將手伸進火爐裡、觸碰熱水、手指伸進電排插的孔洞裡、拿刀劃傷自己、遇見車輛不懂躲避等。 大人需要告訴孩子哪些傷害自己的行為不能有,讓孩子懂得保護好自己。



【例子】
3歲的龍龍很愛騎小輪車,小區裡車來車往的,非常危險。 龍龍爸用粉筆劃了一個區域,告訴龍龍這才是騎車的範圍,不能越過這個區域。 龍龍每次騎到邊沿就掉頭回來,因為他知道超出活動範圍有危險。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規矩一開始可能要配合一些小懲罰。 但這類對孩子的懲罰一定要及時,因為孩子的長期記憶比較差,超過時間再懲罰孩子不僅不知道原因,相反卻變成了對孩子的傷​​害了。




本文章轉自網酪,一切版權歸原創所有,如有不當之處損害您的利益或對您造成影響,請告知,我們將馬上刪除。


文章來源:zh.buzzhand.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奎爾薩斯和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