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只用一招,寶寶從追著喂飯「逆襲」為獨立進食


文/白糖媽媽一起玩(白糖媽原創)



小白糖從一歲兩個月起,就掌握了自己拿著勺子吃飯這項技能。我所做的,就是在她對碗勺很感興趣時,給她一把勺子讓她自己去「胡來」,掉得到處都是也沒關係,當媽的通通可以收拾。經過一段時間的髒亂差以後,她就順利學會了喂飽自己這項能力。


於是在她一歲五個月時,我一個人帶她去台灣,在吃飯問題上我是沒有顧慮的。


很多長輩都是先把寶寶喂飽了才自己吃飯,這樣存在的問題是,自己只能吃不夠美味的涼飯涼菜,而寶寶吃完以後又各種想玩,如果沒有家人幫忙,自己也不能好好吃。


而不肯餓著自己的不靠譜媽媽我,則是每頓飯菜上來之後,把碗勺飯菜交給小白糖,就自己大快朵頤起來——不把自己喂飽,我才沒力氣照顧小屁孩呢。


因此每頓飯,我大多都能舒舒服服地吃上半天,後面自己酒足飯飽了,再來幫小屁孩收拾殘局,為一頓飯進行一個美好的收尾。



我還給自己的行為找了一個很好的藉口:只有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更好地照顧別人。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假如遇上飛機失事,你是要先給自己帶氧氣面罩,還是先給身邊的人?

官方的建議是先給自己戴上,再幫別人,因為如果不給自己戴上,自己已經失去幫助別人的能力了,後果將更加嚴重。


沒錯,就因為是個懶媽,帶娃出門吃飯,反而難度不大。

(同樣懶的一件事,可以回復「尿尿」二字閱讀「媽媽經驗:兩歲前從沒把過尿,三天教會寶寶上廁所」)


可是,後來事情發生了逆轉。


在喂飯這件事上,疼愛孫兒的長輩們比我來得勤快多了。

他們希望孫兒能夠吃飽、吃好、營養均衡,而這一切依靠小傢伙自己搞定,是得不到信任的。


所以,理所當然的代勞出現了——「這個有營養,多吃一點」「不吃米飯不行,吃點這個」……大人太熱心的後果就是,聰明的小傢伙很快發現沒必要自己吃飯,自會有人幫手,而且就算想自己吃,自己也沒有選擇權,那就乾脆放棄吧。


從此,家裡常常出現這樣的場面——小傢伙跑來跑去,大人追著喂飯;小傢伙一邊玩玩具,大人一邊喂飯;小傢伙看電視,大人抓緊機會喂飯……


只有跟著我四處旅行或單獨相處的時候,出於對這個一定先讓自己吃飽喝足的懶媽的無奈,小白糖才會自己乖乖吃飯——只是大部分時候,如果不是太餓,依然不肯好好吃。


我實在是懶,覺得和長輩在吃飯問題上抗爭太麻煩,反正寶寶和我單獨一起時表現還算可以,所以也由著她一直這樣。


直到,再過半年她就要上幼兒園的時候。


我覺得吃飯這件事的規矩到了不得不立的時候了,於是在一次很讓人抓狂的早餐過後,我拿出紙筆,鄭重地告訴她從今以後必須遵守的吃飯守則,然後在紙上寫下來。


1. 自己吃飯。

2. 吃飯時不能玩玩具、看電視。

3. 中途離開座位,就不能再回來吃飯。

4. 如果沒吃飽,下頓飯之前不能吃任何點心零食。


寫完,把守則貼在牆上,讓她一直可以看到。


媽媽只用一招,寶寶從追著喂飯「逆襲」為獨立進食當然,說到做到,她沒有吃飽的早餐,直到中午才讓小肚子得到了補償,就算她餓得想哭,也求助無門。她明白,這狠心的媽媽是來真的。

從此,她基本上每頓飯都乖乖坐在座位上自己吃,沒有吃完不起身。一個滿屋子追著喂飯的小屁孩,華麗麗逆襲成獨立進餐的好孩子。

看似很簡單的一個行為,為什麼可以起到這麼神奇的效果呢?

因為這個行為背後包含著這些內容:



1. 明確的規則

一個明確的規範到底有多重要?以我們成人世界來說,法律規定人們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這就是非常明確的規範。我們只有了解這個規範,才有可能去遵守它。

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不想遵守規則,而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規則是什麼。不知者無罪,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覺得孩子不懂事,而是應該明確地告訴孩子,你需要遵守的規則是什麼。


2. 堅決的執行

如果我們雖然給孩子訂立了規則,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並不堅決,孩子通過多次試探發現,只要自己哭了,大人就會妥協,只要自己不吃青菜,大人就會馬上出手喂飯,那麼,基本上可以斷言,這個規則失效了。

只有嚴格按照規則行事——孩子中途離開餐桌,好,一起歡慶這頓飯就這麼結束了吧;孩子不肯自己吃,想要大人喂,好噠,大人是肯定不喂的,你不吃也不錯呀,反正也不會有零食點心吃……用不了幾個回合,孩子知道大人這次「來真的」,那麼,他們也會來真的,好好遵守規則,讓自己利益最大化。


3. 清晰的儀式感

當我們把規則寫下來、貼起來,就進行了一個非常清楚的儀式,儀式之前的所有不合規定的行為,在儀式進行之後都必須遵守起來。這樣一個帶有儀式感的行為,比單純的口頭提醒和聲明來得更有力度,尤其是這張守則還會一直貼在牆上提醒孩子。


4. 父母的以身作則

當我們給孩子訂立守則以後,一定要首先按照守則的行為來要求自己,讓自己成為孩子的行為規範。如果明明規定孩子吃飯時不能玩玩具,自己卻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規定孩子吃飯時不能看電視,自己卻端著飯碗去電視機前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那麼,孩子會感到不公平,並且不願遵守規則。

所以,制定了吃飯的守則之後,需要全家一起遵守,而不能只用來要求孩子,其他人卻可以「法外開恩」。

當然,規矩的建立容易,守住卻不容易。進行這樣的嘗試,也會面臨很多困難。


最大的困難來自於長輩的不認同和阻撓

通常情況下,家裡的長輩非常疼愛孫兒,特別關心孩子的營養,希望孩子能夠按照大人的要求來均衡飲食,覺得孩子自己吃飯,只挑自己喜歡的吃,營養會跟不上。所以在孩子自己吃飯時,長輩們也很難忍住不出手幫忙。

更別提在孩子一頓飯沒吃完時離開座位,就不讓他回座吃飯這件事了。長輩心疼孫兒,不願意讓孫兒挨餓,就算這頓真的不能再回去吃,過後也可能會偷偷喂。

所以,如果很在意孩子能不能自己吃飯,那就樹立好規矩,堅決執行。如果實在很難抗爭,那就順其自然,一步一步慢慢來,別讓自己糾結得太難受,搞得家庭關係緊張。


另一個困難來自孩子的試探和挑戰

在執行規則的過程當中,人小鬼大的孩子會不斷試探父母的底線,看看父母對自己行為的容忍可以達到什麼程度。

比如,你說不能離開座位,那我試著把腳往外伸,看看你有什麼反應,如果沒反應,就更進一步……對於孩子的試探,要及時制止,否則,他們會得寸進尺,不斷挑戰,直至規則失效。

如果孩子發現吃飯過程中有一種行為可以得到家人的允許,那麼聰明的他們很快就會頻頻使出這招,從而使這個行為成為每日餐中必備項目。

比如孩子發現,吃飯吃到一半,自己坐不住時,說我要尿尿,家人馬上同意他去尿尿,那麼,很有可能,以後每次吃飯,中途都會有尿尿這樣的插曲出現。

有什麼輔助方式,可以讓寶寶更好地堅持自己吃飯?






来源:z9x9.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奎爾薩斯和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